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公司产品 > 正文
人才培养
公司产品


    本实验室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学科教学(地理)、区域经济学等2级学科授权点。

1.自然地理学

     本硕士点于2000年获批,博士点2013年获批,学科现有特聘昆仑学者3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9人,本学科在研究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升,环境演变及其对东亚自然环境和全球变化的影响,黄土地层与古气候变化,黄河、长江水系形成演化,青藏高原生物的分布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和地方项目多项,获省级奖励5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已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环境演化与对策、生物地理与自然保护、元素地球化学、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培养方向。

[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博士


2.人文地理学

     本硕士点于2000年获批,博士点2013年获批,学科现有教授5人,博士4人,本研究主要以青藏高原为背景,依托区位优势,密切关注青藏高原的人文、经济和社会问题,探求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与热点问题,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3方面: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西部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获省级奖励5项,在核心刊物和有关刊物发表论文近60篇,目前已在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开发、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与发展规划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培养方向。

[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博士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博士点2013年获批,本专业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1 人,教师中博士3 人,是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本研究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率先在青藏高原开始了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传播工作,是省内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GIS应用研究学术团体,并且和美国、英国、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先后完成了龙羊峡库区环境动态变化研究,青海沙漠的动态变化研究、柴达木盆地的绿洲变化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今后将根据青藏高原面积广大、地貌复杂的特点,应用遥感和信息技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的动态规律,为青藏高原灾害预防、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博士


4.生态学

       本硕士点于2005年获批。本硕士点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其中获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本硕士点研究特色是:(1)高原植物在低温、低气压和强紫外辐射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物质代谢、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征以及适应机制;(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贡献与响应。(3)特殊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研究,探讨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形成和保护机制。(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目前,招收研究生的方向有动物生理生态学、动物生态和保护、生态遗传学。本硕士点所依托的生地学院目前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项目10多项,新建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一年内获得来自国家、省级支助款项以及日元货款共计1800多万元。近3年发表论文87篇,其中SCI2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级成果6项。

[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


5.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地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依托公司教育学和地理学资源,以地理教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为重点,学习和研究现代地理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技术、技能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实践能力,又能参与社会体育指导与中学相关地理竞赛组织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本学科团队力量雄厚,教学团队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是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科队伍。

[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


6.区域经济学

    本硕士点于2005年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本硕士点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13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10多部,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该硕士点在从事经济学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上,有自己的方法与成果,现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城市化问题、区域民营经济、区域民族经济发展四个研究方向。[招生与培养层次]:硕士

版权所有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38号 邮编:810006